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有关单位,驻区有关单位:
《市南区数字经济产业链群“1+4”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30日
市南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数字经济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全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链长制”为抓手,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部署,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引领、龙头带动、开放合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与前沿创新成果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作用,着力推动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质生产力加速迭代。聚焦工业、金融、商贸、教育、文旅等领域,坚持场景驱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打造特色数字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420亿元。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信息业营收规模达到100亿元,新增项目贡献度达25%以上,其中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30%,高端软件产业规模占25%,数据要素产业规模占20%,元宇宙产业规模占1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10%,其他类产业规模占5%。全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企业集聚成效突出、融合发展提速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向高端化、特色化方向迈进。
——数字产业特色格局初步构建。围绕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元宇宙、集成电路等垂直产业赛道,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产业体系。高端软件聚焦发展“软件+硬件+服务”模式,打造以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平台软件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集成电路行业立足芯片研发设计产业基础,打造以总部企业为牵引、芯片研发设计为龙头、委外加工及集成电路销售贸易为配套的集成电路新产业格局;人工智能行业重点培育“算力+大数据+垂直领域模型+应用”的产业生态,前瞻布局算商经济;元宇宙产业发力内容制作和场景开发,将市南区打造为元宇宙内容生态高地。
——新质生产力梯次涌现。抢占互联网3.0新赛道,布局适配XR头显、车载终端等新硬件产品及终端关键软件等新软件业态,培育数字人、数字空间等元宇宙形态,打造元宇宙商圈、街区、文化景点等信息消费体验点。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产业园建设。
——场景应用全面升级。融入实体经济发展大局,以数字技术赋能、赋智、赋值工业、文旅、消费、金融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迈进,经济社会“智治”水平持续提升。加速构建平台经济生态体系,到2026年底,培育一批应用广泛的“硬核”数字平台,形成一批数字文旅、数字零售、数字金融等新场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创新应用加快落地,智慧城区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备。依托元宇宙智算中心项目顺利投产,围绕科学计算、AIGC、虚拟现实、语言大模型、数据分析、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龙头企业招引,算商经济雏形初现。依托全市“一张网”算力体系,统筹区域智算中心算力资源,打造区域算力枢纽。
——产业空间提质增效。产业承载能力稳步提升,特色楼宇加快建设,有效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承载需求。到2026年,园区提质升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建成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展示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打造区域特色生态集群样板园区,元宇宙产业创新园聚焦打造元宇宙产业专业园区,力争中国软件名园创建成功。
表1:市南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 |
2024年 |
2025年 |
2026年 |
数字产业规模 |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亿元) |
300 |
350 |
420 |
2 |
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信息业营收(亿元) |
70 |
80 |
100 | |
3 |
新增纳统企业数量 |
5 |
7 |
10 | |
数字 新主体 |
4 |
通过DCMM二级及以上贯标企业数量 |
8 |
13 |
20 |
5 |
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个) |
7 |
9 |
12 | |
6 |
重点数厂、数商(个) |
10 |
12 |
15 | |
7 |
省级数据要素标杆企业(家) |
2 |
4 |
8 | |
数字 新技术 |
8 |
国家级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个) |
1 |
2 |
3 |
9 |
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个) |
2 |
3 |
4 | |
10 |
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个) |
65 |
70 |
80 | |
11 |
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个) |
5 |
8 |
10 | |
12 |
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个) |
8 |
10 |
12 |
二、重点任务
(一)数字基建筑牢工程
1.提升“智算能力”。加快建设高性能智算中心,拓展算力应用,突破底层技术。全力服务智慧算力中心项目竣工投产运营,面向华北地区科研、金融、通信、智慧城市等领域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及智慧算力服务,鼓励向区内企业提供优惠算力资源,支撑内容制作生态构建,实现元宇宙协同创建、高精仿真、实时渲染、智能交互等全流程化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大数据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提升“数据能力”。提升企业的数据资源供给和价值实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企业总数据师CDO制度,加快建立企业总数据师队伍。培育省级重点数厂、数商,提升企业数据资源整合、数据管理、价值挖掘及市场应用能力。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和数据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
3.提升“网络能力”。巩固“双千兆”网络建设成果,5G基站建设密度和宽带网络性能保持全市领先。升级信息通信设施,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5G网络在产业园区、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深化“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加快产业园区、商务楼宇、住宅小区等光纤到户建设,提升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加速“全光智慧楼宇大厦”建设。(责任单位:市南区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新质生产力跃升工程
4.夯实高端软件根基。聚焦发展“软件+硬件+服务”模式,打造以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平台软件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类(EDA、CAE等)、生产控制类(MES、PLC等)、经营管理类(ERP、CRM等)、运维服务类(MRO、PHM等)软件,重点支持云化工业软件及石化等领域软件研发,强化安全可控程度和综合集成能力。实施“爆品”挖掘计划,重点关注工业软件、AI算法、元宇宙、数字人等具备技术创新和爆发潜能的早期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自主创新产品纳入青岛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鼓励目录内产品首购首用。新增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7家,培育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80个以上,打造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10个以上。鼓励企业向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国家级正规开源组织捐赠开源项目,对被接收的优秀开源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围绕开源软件进行商业化二次开发,培育开源软件商业化企业。(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5.全面发力人工智能。重点培育“算力+大数据+垂直模型+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围绕“3+N”人工智能产业体系,规划布局算商经济、聚力发展垂直大模型、创新打造示范场景3个方向,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鼓励存量企业继续在优势赛道深耕,在数字海洋、数字医疗、数字物流、数字城市等重点领域,培育4个以上形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领域模型,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提升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等各行业主管部门)
6.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化,引导企业数据资产应用,以股权化、证券化、产权化等方式运营数据资产,探索公共数据资产交易运作机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支持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强化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服务,建立市南区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企业库,鼓励企业利用各级数据资源在市南区注册市场主体并开展业务。拓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推动数据要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7.提升平台经济能级。加大对区内智能制造、能源管理、集采等领域20个特色型、专业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扶持重点平台做大做强,培育在库平台做优做精,发展小程序、快应用等轻量化移动互联网平台,支持平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面向关键软件、新兴领域开展硬科技创新。提升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数实深度融合质效,新增2个国家级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绿色能源发展,放大区内能源平台软件集聚优势,融入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8.打造元宇宙生态。发力内容制作和场景开发,推动文旅元宇宙、教育元宇宙、医疗元宇宙等标志性场景建设。推广云直播、云展览等新模式,探索数字人应用、交易、流通等互联网3.0新业态。支持运用低代码开发、模块化封装、开放开源等手段建立并运营创作者生态。以高品质载体支撑推动高能级产业发展,围绕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提质升级,健全园区运营体系,将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建设成全省元宇宙领域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教育体育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等各行业主管部门,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三)数字主体集聚工程
9.加强存量企业培育。吸引重点企业在园区设立展示交流平台、实验室,引导外溢出园区企业回归园区。开展数字经济企业倍增计划,帮助有明确上市意向的企业明晰上市路径,加快上市进程。重点培育业务市场好、战略前景足的企业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小金花”企业挖掘和培育力度,推荐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培育库。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梯度培育赛道,构建起市南区优质中小企业孵化育强梯度发展体系。结合企业规模、发展阶段,强化资本、人才、市场等服务供给,精选重点培育企业优先推荐为新一代“青岛金花”企业。鼓励传统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转型成为数件服务商,培育一批技术型和服务型数据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开展CSMM、CCRC、DCMM、ITSS等资质认证,新增15家企业通过DCMM二级及以上评估认定。(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0.加力龙头企业招引。按照全区“链长制”工作运行机制要求,瞄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城市,重点开展招商工作。每年组织外出招商2次以上,在市内参加招商活动3次以上,建立在谈重点项目库和目标招商项目库,分层次、精准化开展企业招引。聚焦区域性总部以及有上市计划的企业开展招商引进;针对体量在10亿左右企业进行招商,重点关注成长性强、为龙头企业服务的数字服务商;瞄准体量1亿以内的企业,关注贸易、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数字服务商分层分类精准招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1.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培育集群要素和生态,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高成长型企业支撑,中小微企业共生发展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和“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着眼于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深入推进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合作,成立石化行业软件产教联盟,逐步形成产业链完备、生态环境互补的石化软件产业发展格局;依托中石化经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石大经纬研究院”,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攻克行业软件“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聚生态企业,壮大存量;抓住石化企业剥离软件业务的契机,重点关注石化领域大型国有企业软件业务剥离或迁移项目的招引,争取相关企业落地市南。(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四)数实融合赋能工程
12.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国家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鼓励区内数字化服务商积极参与新一轮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到2026年,实现区内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100%,新增2家市级智能工厂。以青岛市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助推区内数字化服务商走出去,力争30家服务商纳入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3.重点发展数字文旅。做强数字文创,重点发展游戏电竞、数字动漫、数字出版等细分业态,打造XR元宇宙电竞馆,以数字科技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做优数字旅游,推广“青云图”平台,搭建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数字文旅平台,发展“文物+在线展览”等数字应用,支持上街里啤酒节等展会活动开设云展览、云演艺、云直播等。拓展虚实结合虚拟景区、交互沉浸演艺等虚实交互场景,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便利性、提升旅游服务精准度、拓展旅游体验新场景。(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14.聚焦发展数字物流。加快航运物流数字化转型进程,大力引导和推动航运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搭建一体化办公平台,通过共享财务、共享金融资源、共享办公场所等多项措施,实现各环节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赋能企业进行一站式流程服务,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发挥区内数字化服务商集聚优势,面向外贸企业提供数字化、平台化国际物流服务,实现平台外贸企业的集聚,拉动航运物流企业业务增长。大力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大数据”融合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航运贸易金融解决方案,在融资、保险、租赁、结算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提升航运金融数智化程度。(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
15.创新发展数字海洋。积极参与青岛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海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链,抢占海洋物联网、海洋信息服务等新赛道。支持区内企业利用遥感探测技术搭建智慧海洋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借助航运贸易企业集聚优势,汇聚港航物流链信息资源,助力智慧航运建设。以市场主体培育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搭建新一代电子信息(海洋物联网)企业清单库,理清产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龙头企业和政策清单,打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电子信息企业方阵。(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6.培育发展数字零售。发展数字新零售,鼓励线上平台与实体商业深度合作,打造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的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实体门店积极拓展新零售业务,发展智能回收设备、智慧商店、社区店等,拓展新消费渠道。推进商超数字化转型,搭建智慧导购、人脸支付、智能分拣、货品溯源等平台和场景,引导传统商超建设或入驻第三方网上商城、智慧菜场等线上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营销,推动实体零售向引导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推进新型消费模式创新,重点在学校、社区,建设无人便利店、AI智能货柜等智慧零售终端,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加快集聚一批生鲜电商、直播电商平台,发展即时配送、在线试妆等服务。建设数字化商业街区,打造数字化人民币街区。建设线上预约、线上游览、智慧交通等于一体的上街里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区商务局、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17.提升发展数字金融。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着力打造中山路“老建筑+新消费”数字人民币特色体验街,持续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活动,增强商户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和公众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活跃度。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推广“金企通”“云金汇”等数字金融产品。积极拓展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服务渠道,通过数字手段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获得性。助推区内企业供应链票据业务进一步发展,以链主企业、国有企业为基石,以数字金融深化产融结合,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18.大力发展数字医疗。强化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连互通,巩固便捷就医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优化便民惠民平台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支付缴费等服务。优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影像平台,向居民提供电子健康查询服务,实现电子病历、健康体检、慢病管理、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9.创新发展数字教育。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部署,推进网络运营负载智能分析与提速增智,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升级市南区人工智能教育供给体系,到2026年,实现区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全覆盖,组建人工智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市南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库。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教育应用场景,培育具有智能时代特色的市南融合创新教学法和优质课程。(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20.推进建设数字城市。全域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全面梳理云脑汇聚的数据、组件、AI算法等资源,强化云脑资源“一本账”管理,确保接入市级城市云脑通用能力服务平台的数字资源能用好用,不断增强区级云脑中枢支撑能力,赋能业务和场景应用。实施“无证明城市”全面推进行动,聚焦电子证照证明“提质”、“增效”,推进“城市码”体系建设,创新“鲁通码”应用场景,在社区生活服务等领域探索推进“事务码”应用场景建设。持续利用“慧安佳”智慧物业平台提供“线上+线下”专业服务,依托智慧社区建设,以科学化、智慧化、便利化、精细化为目标,构建“政府引导+企业服务+居民参与”的良好格局,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区城市管理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数字生态支撑工程
21.聚焦科技引领技术创新。围绕制造、政务、金融、教育、石化等重点领域需求,强化工业软件、新兴软件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申报青岛市创新应用实验室与场景应用实验室。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围绕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搭建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计划项目联合申报等合作,创新采用技术指导、项目合作、订单研发等方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等产业培育功能。通过区内企业链接生态圈资源,提升市南区数字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完善公共平台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实训基地等,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智库机构,围绕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资产入表等领域,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完善数据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技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3.大力开放应用场景。坚持“好软件是用出来的”,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强场景开放互动,持续推动软件产品等数字应用技术迭代升级,打造“平台+新技术、新模式、新场景”解决方案。对接区内龙头企业向辖区内中小企业开放场景,强化产业企业协同,培育产业集群生态。依托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场景清单”快速共享和精准匹配能力,鼓励区内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上平台、用平台,提高区内企业业务拓展能力和场景资源落地效率。组织评选市南区“5G场景示范项目”、“人工智能场景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各行业主管部门)
24.发挥金融赋能作用。用好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织数字经济企业专场金企对接活动,鼓励私募股权、天使基金精准化赋能初创企业。依托投融资机构联动招商,设立数字经济产业专项基金,聚焦投资青岛市和市南区人工智能、高端软件、集成电路、元宇宙等数字经济创业创新项目,打造金融服务支撑生态。(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5.加强数字人才引育。落实“1+N+2”人才政策,加大人才保障服务力度。针对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虚拟现实4个细分领域,每个行业聘请5名以上专家,建立专家库,为市南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支持校企联合育才,匹配区内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共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推进党政机关干部数字化培训,持续提升干部队伍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建立一支讲政治、懂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干部队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六)数字载体提质工程
26.科学谋划载体空间。建设全域无边界创新产业园,形成以数字经济产业园、元宇宙产业创新园、中岛数字创意产业园为牵引,全域多个园区协同发展的“3+N”空间布局。中岛数字创意产业园力争2024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快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提档升级,全力推进数据要素产业园建设。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软件、集成电路、元宇宙等重点领域,加快导入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等优质企业和示范项目,打造特色专业楼宇、园区,形成功能互补、生态完整的产业集群,加速建成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的微型专业产业园区。推动元宇宙产业大厦、航运贸易金融总部大厦、涉外法务区等重点产业载体建设,依托航运贸易金融大厦,集聚金融、物流、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依托涉外法务区,招引法务科技领域企业,形成特色软件信息产业集聚生态。(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区司法局、区城市建设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建投资有限公司)
27.推动园区品牌化发展。加强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学院、国家开源基金会合作,促进园区在基础软件、高端软件领域布局发展,力争中国软件名园创建成功。青岛数字经济产业园采取“微整理”模式,持续壮大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打造以高端软件为引领,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的核心产业引领区。元宇宙产业创新园采取“大招引”模式,重点围绕元宇宙、大模型等领域快速引链、育链,构建元宇宙内容制作生态,争创全省元宇宙产业发展高地。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升级园区停车、餐饮、文娱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在两园区分别打造展示交流中心,为企业提供路演、会议等共享空间,结合园区形象展示、产业布局、运营成效等设置园区展厅,擦亮园区形象窗口。(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数字经济产业链工作专班,专班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工商联、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专家组成。按照市南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运行机制要求,链长坚持既“挂帅”又“出征”,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建立“链长”包联企业清单,切实提高产业链发展韧性和活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贯彻落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青岛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2024年工作要点》等国家、省、市各级政策文件精神,对数字经济政策和元宇宙专项政策进行升级修订,通过加大人才集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场景应用等关键领域支持力度,精准扶持存量企业、培育增量企业,助力市南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运行监测。用好工信部软件产业运行监测系统,督促区内数字经济企业按时报表,及时掌握全区数字经济企业运行情况。针对性分析评价数字经济运行数据变化,强化跟踪调度频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依托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工作的可公开成果,借助“外脑”力量,提供垂直行业数据分析、定制化信息咨询、紧缺人才培训、投融资对接等各类面向区内企业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路径,推动市南区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市南区人工智能“赋智”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
为抢抓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窗口期,积极融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各领域高水平应用,驱动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赋能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变革机遇,重点围绕“3+N”人工智能产业体系,规划布局算商经济、创新发展垂直大模型、场景需求示范引领3个方向,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加速企业集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高地,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市南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市南区人工智能产业初具规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大模型,逐渐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沟通协作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规模。建设智算中心,培育10家左右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重点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突破30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00亿。
——创新能力。打造1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培育1个以上人工智能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在数字海洋、数字医疗、数字物流、数字城市等重点领域,培育4个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领域模型。
——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数字文旅、数字零售等多领域应用的路径和模式,征集发布100个人工智能场景需求,形成20个“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二、重点任务
(一)数据要素激活行动
1.全面推进数据资源化。依托国家省市各级平台、融合统建业务系统和基层服务数据,汇聚共享人口、住房、企业、楼宇等各类数据,实现全区数据资源一本账管理,强化人口、就业、养老等基础库、主题库建设。加强区内全域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持续推动公共数据、产业数据采集汇聚,争取市级大数据公司落地市南,提高数据要素高效配置能力。加快推动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充分发挥省级“创新服务券”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DCMM贯标评估,新增10家以上企业通过DCMM二级及以上评估认定。(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
2.创新推动数据产业化。有序推进数据资产化,鼓励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引导数据资产应用,支持企业创新开展数据资产作价入股、质押融资、数据信托和数据保险等业务,以股权化、证券化、产权化等多种方式运营数据资产,推动数据资产保值增值。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发展数据要素产业,聚焦数据采集、质量评估、交易流通、安全运维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引育一批专业数商机构。提升企业数据资源供给和价值实现能力,支持企业实施企业总数据师CDO制度,加快建立企业总数据师队伍。(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推动云服务大数据融合应用。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优化完善云服务和大数据公共服务环境,打造具有政策咨询、体系认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的云服务和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云服务龙头企业向专业化、平台化方向发展,建设集IaaS、PaaS、SaaS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云服务公共平台,提供弹性计算、存储、开放平台、应用软件等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
(二)算商经济提升行动
1.布局先进算力设施。推动“超级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建设。以智慧算力中心为引领,拓展算力服务覆盖范围,辐射金融、通信、智慧城市等领域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及智慧算力服务,打造区域算力枢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区发展改革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支持算力服务应用。加强对算力中心运营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市南区算力中心为辖区内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提供优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进一步畅通算力供需,完善算力服务市场,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集聚,在科学计算、AIGC、虚拟现实、垂直大模型、数据分析等领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算力服务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区域算力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区财政局)
(三)垂直领域模型筑魂行动
1.支持重点领域垂直大模型培育。推动重点领域细分赛道行业龙头企业整合数据资源,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垂直大模型。支持打造海洋气象模型,开展数字孪生、精准预报、生态评估,为海洋部门、科研机构、海上运输等行业提供平台化的海洋专业数据服务。支持构建城市级静态交通治理模型,沉淀行业数据,加强数据交互联动,实现停车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化管理。支持开展消化道内镜检测模型研究,提高病灶识别技术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实现对疾病的精准预判和治疗方案的精确制定。支持供应链物流模型研发,优化货物运输、跨境电商、仓储分拨等物流服务,提升物流行业标准化、水平智慧化。(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卫生健康局)
2.推动多领域算法模型发展。鼓励各类主体参与人工智能模型技术开发和验证,推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在数字文旅、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城市等多领域的赋能应用。推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打造语音对话机器人、语音质检系统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在生产制造、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孵化算法模型,赋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智慧社区平台研发,为社会居民提供智慧化服务,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服务协同。推动信用平台、科技产业通等平台建设,以“数据+算法”提供智能化产业治理和投资决策。(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3.培育内容生成(AIGC)研发应用。推动内容生成(AIGC)等大模型工具类软件研发和在数字人、元宇宙等方面的应用,支持数创云平台开发、应用,提高文化产品数字化创新效率。推动奇幻海世界等项目开放运营,以数字技术融合动作、探险、海洋生物科学课程,打造沉浸光影互动游戏体验,搭建海洋主体体验场景。(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历史街区运营中心、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四)软硬件核心产品升级行动
1.加快复杂算法软件研发。推动智能化软件的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促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共进,支持行业应用软件向云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信创产品。谋划布局机器学习、实时决策、数据智能等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和开发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2.强化智能终端产品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提升智能运载工具、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装备、智慧家居产品、新型智能终端等产品智能化水平。支持AI机器人算法研发,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成本端降低,拓展人型机器人应用场景。支持开展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更新、迭代,结合混合现实技术,部署大语言模型,生成训练场景和复杂人物行为逻辑。支持智能回收分类终端研发,提升投递、风控、分拣等全链条精细化、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科技局)
(五)应用场景驱动行动
1.深入拓展应用场景。适时开放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领域应用场景,鼓励金融、商务等各领域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改造现有生产经营模式,深度挖掘区域城市治理、文化旅游、数字零售等特色产业需求。依托“工赋青岛”“未来城市”“百企百景”等活动,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民生需求等方向,广泛征集并公开发布100个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市场化项目需求、应用场景需求。(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行业部门)
2.选树典型应用案例。分类研究探索“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应用推广。面向海洋、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挖掘行业优秀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建设20个示范性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应用案例,形成技术供给和场景驱动互动演进的良好氛围,激活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行业部门)
专栏 应用场景驱动行动 |
1.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聚焦生产环节自主可控需求,推动人工智能在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形成一批虚拟试验与调试、工艺数字化设计、智能在线检测等典型场景。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加速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培育“产业大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人工智能+数字文旅。建设线上预约、线上游览、智慧交通等于一体的上街里智慧旅游平台。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提升改造,鼓励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等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实现电子讲解、VR全景展示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新型旅游服务。以中山路历史街区为示范引领,布局虚拟景区、文物古迹复原、AR旅游纪念品等沉浸式数字文旅场景,建设成为“元宇宙”历史街区。(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3.人工智能+数字零售。挖掘商超智慧导购、人脸支付、智能分拣、货品溯源、数字化营销等应用场景,建设或入驻网上商城、智慧菜场等线上平台。推进新型消费模式创新,重点在学校、社区,建设无人便利店、AI智能货柜等智慧零售终端,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加快集聚一批生鲜电商、直播电商平台,发展即时配送、在线试妆等服务。(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4.人工智能+数字医疗。强化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连互通,实现电子病历、健康体检、慢病管理、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与电子健康档案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利用人工智能提供随访服务,辅助家庭医生签约精细化健康管理,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 5.人工智能+数字金融。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高频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推动金融业智能化转型。应用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推出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的配套解决方案,赋能各业务场景需求。积极推广“金企通”“云金汇”等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获得性。(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6.人工智能+数字城市。构建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指挥调度、决策支持能力,拓展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服务效能。研发和构建社区智能服务平台,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服务协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市南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各街道办事处) 7.人工智能+数字教育。完善升级市南区人工智能教育供给体系,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升级人工改造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与头部企业合作探索“人工智能+课堂教学”等应用场景,培育具有数智时代特色的融合创新教学法和优质课程,形成贯穿基础教育全程的多元、个性、精准的智能化应用环境。(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
(六)创新平台建设行动
1.打造产业联合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成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联动。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培训,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协同攻关,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应用。聚焦认知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孵化医疗健康、人力资源等领域应用企业。(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2.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智能芯片、智能识别、智能交互等重点领域,建设数据、算法、算力、测试等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人工智能孵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算力资源、工具集、数据库等配套支持和资本对接、品牌建设等优质服务,加快人工智能成果产业化、市场化速度,开展数据要素平台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商务大脑平台建设等人工智能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级创新平台。支持创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纳入软件首版次、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目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科技局)
(七)企业梯队培育行动
1.释放链主企业虹吸效应。鼓励青岛市人工智能链主企业持续深耕AI算法、数据汇聚、智能交互等人工智能共性技术,为区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服务,提升区域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中心联盟,汇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开放场景资源,与链主企业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场景。(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大数据局、区科技局)
2.培育存量企业垂直崛起。鼓励存量企业继续在人工智能细分赛道深耕细作,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主动布局,拓展应用场景,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加快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积极开展产业定向招商。瞄准智能芯片等关键器件研发制造、深度学习框架等算法模型、智能机器人等应用产品3个方向,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在青设立研究机构、区域总部、创新中心,加快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区数字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街道、企业、平台联动,常态化运用分析,精准把握行业运行态势,全力整合各方资源。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搭建场景、创建示范,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投入。
(二)加大政策扶持。用足用好现有产业政策,修订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政策,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培育“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高端软件产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支持风投、创投机构加强对初创型企业的投资并购,发展壮大一批典型示范企业。
(三)强化人才供给。落实“1+N+2”人才政策,加大人才保障服务力度。支持高校、企业围绕大数据模型等领域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技术协同攻关,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通过举办高水平赛事,汇聚和引进优秀人才和团队,推动人才要素向人工智能方向集聚。
(四)谋划载体空间。实施都市工业突破行动,建设人工智能未来谷,探索打造集研发办公区、生产仓储区、营销展示区等多功能复合空间于一体、配套齐全的都市工业综合体,重点面向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数字终端等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招引轻型、环保、低耗的制造企业,加快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发展。
(五)营造良好氛围。按年度持续更新和发布政策措施,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地落实。举办人工智能专场品牌活动,加大对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和应用场景的宣传力度,持续营造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的良好氛围。
市南区高端软件“铸魂”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为抢抓信息革命机遇,构筑竞争新优势,充分发挥颠覆性技术与前沿创新成果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引领作用,加速迭代形成软件信息产业新质生产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精神、山东省高端软件“铸魂”工程实施方案,以推动产业链全面升级为主线,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升软件供给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生态培育”,持续培育一批名品、名企、名园。深化“软件定义”融合赋能,全面支撑市南区数字经济社会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新提升。2026年市南区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5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信息业营收达到100亿元。
——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聚焦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平台软件等领域,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新增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7家以上,培育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80个以上。培育20家以上平台型软件企业,新增1家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
——集聚发展塑造新优势。2026年,市南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省软件名园”资源集聚和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力争中国软件名园创建成功,石化行业软件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推动区内龙头企业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入合作,逐步形成石化软件产业生态,引进培育10家以上具有标杆引领性的石化工业软件企业。
二、重点任务
(一)高端软件强供给
1.聚力做强工业软件。积极融入国家、省、市战略布局,发展市南特色新质生产力,提升辖区软件企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供给和服务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产业链联合攻关行动,推动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类(EDA、CAE等)、生产控制类(MES、PLC等)、经营管理类(ERP、CRM等)、运维服务类(MRO、PHM等)软件。重点支持云化工业软件及石化等领域软件研发,强化安全可控程度和综合集成能力。依托中石化经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石大经纬研究院”,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攻克行业上游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存量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企业集聚优势,助推区域石化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嵌入式、人工智能软件与制造业融合,提升软件智能可靠、网络互联、柔性集成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2.着力提升平台软件。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挥平台赋能实体经济的媒介载体作用,以产业互联平台作为发力平台经济的重要切入口,加大对区内智能制造、能源管理、集采贸易等领域20个特色型、专业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扶持重点平台做大做强,培育在库平台做优做精,发展小程序、快应用等轻量化移动互联网平台,提升平台经济发展能级。新增1个国家级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绿色能源发展,放大区内能源平台软件集聚优势,融入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面向网络销售、生活服务、社交娱乐、信息资讯等方面,打造一批提供智能化、数字化、便利化信息消费服务的平台,创新信息消费场景,至少培育1个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3.超前布局新兴软件。支持优势企业、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紧盯未来趋势和技术前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存量企业强化数据智能平台、算法工具平台、行业大模型等支撑能力,在先进制造、能源管理、交通出行、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领域开发一批平台软件和解决方案,支撑行业应用软件向云化、平台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区内交通、医疗等领域数字化服务商依托自身所储备的数据,在智慧交通领域加快开展行业大模型训练,形成交通领域行业典范;开展前沿大模型+医疗技术研究,提升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技术水平,实现对疾病的精准预判和治疗方案制定。依托青岛市海洋优质资源,加快训练海洋气象大模型。加强对数据应用新形态的洞察和研判,积极探索数件标准、开发流程、安全规范及质量评估体系。鼓励传统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转型成为数件服务商,培育一批技术型和服务型数据服务企业。(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 1 提升技术创新供给能力 |
面向基础软件、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创适配服务等领域,鼓励企业争创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供需结对攻关等,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
(二)“三名”行动提能级
4.深化“名园”集聚效应。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元宇宙产业创新园腾笼换鸟、提质升级,明确产业园区发展方案,力争“中国软件名园”创建成功。筛选园区楼宇,针对性制定存量企业回引政策,吸引重点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促进产业“去空心化”。在园区研究设立企业交流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市南区软件产业优秀企业、产品,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及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5.塑强“名企”竞争能力。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跨领域价值链横向扩展。聚焦存量企业的扶持培育,重点培育业务市场好、战略前景足的平台型企业,支持企业持续迭代优化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等产品,增强头部引领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向辖区内中小企业开放场景,强化产业企业协同,培育产业集群生态。强化创新导向,持续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创和招引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做优做精20家特色型、专业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互联网平台能级。支持企业开展CSMM、CCRC、DCMM、ITSS等资质认证,新增15家企业通过DCMM二级及以上认证。(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6.提升“名品”创新水平。面向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软件等重点领域,加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培育“首版次高端软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提升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等荣誉。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搭建创新产品供需对接渠道,选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软件典型示范项目,助力国产软件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专栏 2 推动产业载体扩容提质 |
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元宇宙产业创新园等优势载体提质升级,加快推动元宇宙产业大厦、中岛产业园建设,强化各产业载体企业培育、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力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打造软件产业高质量新高地。 |
(三)创新体系强支撑
7.深入推进信创工程。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征集推广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提高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引导信创企业建立覆盖范围广、响应效率高的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引进省级信创适配中心,降低企业产品测试、系统迁移成本。支持服务机构通过CMA、CNAS等国家认定,提升服务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
8.积极融入开源生态。聚焦平台层和应用层发力,对开源鸿蒙、欧拉等进行研究,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优秀开源平台、开源社区,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开源活动,统筹用好开源闭源生产方式,布局一批具有技术先进性和生态竞争优势的开源项目。支持举办开源生态发展活动和开源专题培训,鼓励企业积极向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国家级正规开源组织捐赠开源项目,对被接收的优秀开源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开源商业化项目,搭建开源创新交流合作平台,深化开源领域产业合作,构建开源新生态。加强国产软硬件耦合适配,深度参与国家自主开源体系建设,推动国产基础软件良性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9.强化提升产业标准化。围绕政策咨询、标准应用、人才培养等领域,提升软件标准化服务,提供标准宣介服务,促进市南区软件企业参与各级标准制定。根据区内企业在开源体系建设、软件验证测试、标准制定、信创适配等领域的需求,引育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机构,提升区域标准化服务能力,优化产业标准生态。引导企业提高软件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办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发明专利,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服务应用广赋能
10.打造供需对接平台。以场景开放、互动、对接为突破口,深度参与青岛市市级产业链场景发布、供需对接等活动,征集梳理市南区软件企业服务能力供给清单,孵化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赛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软件生态大会、青岛国际软博会等活动,积极承接国家、省、市各级产业对接交流活动,提高市南区软件产业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1.组建产业联盟。着眼于新型工业化建设,结合青岛市石化产业优势,牵头成立首个石化行业软件产教联盟,力争构建产业链完备、生态环境互补的石化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借力青岛市软件行业产教联盟,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间及校企间深化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形成优势资源汇聚,构建软件产业发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繁荣生态,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开展工业软件走进石化行业相关会议活动,探索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及自主工业软件应用推进路径。(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五)链式招引扩增量
12.重点招引龙头企业。坚持链主企业“内育外引”并重,细化分析目前国内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链的核心链主企业,确定拟招引的链主企业,强化细分领域头部、关键节点企业招引,加快推进在谈重点项目落地进程,积极孵育已落地项目,发挥产业链企业能动性。吸引大型实体企业剥离软件业务和信息服务板块,孵化独立软件企业落地市南,推广自身应用软件规模化应用,迅速形成行业示范带动效应。(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13.精准招引生态企业。围绕高端软件产业发展赛道,对规上企业、招引项目精准卡位入链,建立关联企业库,梳理其上下游主要合作方、关键配套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和话语权。集聚力量开展石化行业软件企业招引工作,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石化领域优势资源,助力石化领域软件企业链条式落地、集聚式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14.主动招引特色企业。推动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元宇宙产业大厦、航运贸易金融大厦、涉外法务区等重点产业载体建设。依托航运贸易金融大厦,集聚金融、物流、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依托涉外法务区,招引法务科技领域企业,形成特色软件信息产业集群。主动“走出去”进行产业招商,通过政策引导、服务吸引、创投招引,加快引进一批龙头项目、高端项目、特色项目,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优质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有效打通产业链断点、疏通产业链堵点。(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建投资有限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区数字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协同解决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行业应用推广等问题。强化行业协会、专家智库等专业支撑,完善政策咨询机制。强化统计数据运用分析,精准把握行业运行态势,确保行业高质量运行。
(二)加大政策扶持。全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政策支持。升级现有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围绕企业上规模、技术创新等对软件信息产业进行精准扶持,吸引企业持续在区内发展。
(三)强化智力支撑。深化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支持重点企业发挥牵头作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共引共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行动。推动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软件学院等高校合作,扩大高水平基础研发人才培养规模。支持骨干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市南区集成电路“强芯”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为加快推动市南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优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山东省、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以“链长制”为总抓手,按照合理定位、聚焦突破、特色发展、注重应用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特色发展与重点突破、重点引进与自主培育相结合,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补齐集成电路产业链短板,提高产业发展能级,打造集成电路设计“芯”高地。
(二)发展目标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芯片设计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实质性突破,专业人才、配套服务等产业基础要素支撑进一步夯实,集成电路新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到2026年,培育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带动市南区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年营收规模突破60亿元,成为推动市南区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特色格局。围绕“总部+研发+委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思路,立足芯片研发设计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招引一批总部企业,打造以总部企业为牵引、芯片研发设计为龙头、委外加工及集成电路销售贸易为配套的集成电路新产业格局。
——深化芯片设计核心竞争力。以链主企业为引领,打造电力能源、航空航天等芯片设计细分领域产业生态圈,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潜力通信、模拟、运算、AI等领域芯片设计企业,在EDA/IP核芯片设计工具国产化研发上实现关键突破。
——引育特色市场主体。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重要应用场景,吸引集成电路各细分领域特色型设计龙头企业落地,培育壮大高成长性中小微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以终端应用场景牵引市南区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打造细分领域增长点
1.聚焦基础芯片设计能力提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支持企业深耕现有赛道,针对芯片设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定向支持,强化信息通信、运算处理、电子电力等领域的基础芯片设计能力。鼓励重点企业承担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
支持区内智慧电表龙头企业加快单相及三相电能表MCU、计量芯片及高速ADC、超低功耗多功能时钟芯片等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鼓励智慧家电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电视画质及主控芯片、无线通信芯片、高端功率器件、传感器等专用芯片的开发设计。(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布局高端芯片前沿设计赛道。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推动整个芯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围绕5G、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物联网与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领域,鼓励产业耦合度高、牵引带动力强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来青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重点针对智能家电芯片、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车规级MCU等总部企业开展专项招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专栏 1 芯片设计能力提升 |
信息通信领域:做强载波通信芯片等传统优势产品,引导企业积极布局无线通信芯片、5G通信芯片等新兴市场领域。紧跟全球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芯片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市南区在通信芯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运算处理领域:密切关注全球高端通用芯片设计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如CPU(中央处理器)、边缘计算、高性能处理器、先进存储器等方向,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领域的高成长企业,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算处理芯片产业生态。 电子电力领域:提升信号链、电源管理、伺服控制、数字隔离等关键技术的芯片设计能力,加快光电模拟类、音频模拟类等专业化芯片设计企业的集聚与发展。同时紧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消费电子等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市南区电子电力芯片设计产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技术支持。 AI芯片领域: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企业针对高性能边缘计算、复杂图案精准识别等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同时围绕边缘计算、云端训练、AI推理等核心应用场景,加速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辑门阵列)、ASIC(针对神经网络算法的专用芯片)等芯片设计项目的引进和培育。 智能终端芯片领域:紧跟汽车、手机等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发挥泰沣科技团队行业领先地位作用,重点布局自动驾驶芯片、车规级AI芯片、显示驱动芯片、手机射频芯片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
(二)强化设计工具支撑,培育优质骨干企业
3.推动存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围绕EDA软件、IP核等细分领域,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加快培育一批专注细分市场、聚焦主营业务、创新效能突出、成长潜力较高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支持企业开展集成电路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申报国内外发明专利,加强发明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局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
专栏 2 设计工具支撑能力提升 |
EDA软件领域:围绕寄生参数提取、模拟版图自动设计等核心技术进行突破,推动模拟或数模混合电路EDA工具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同时,积极对接国内头部芯片设计全流程EDA工具领军企业,引进其先进技术和服务,为区内企业提供覆盖逻辑综合、布局布线、版图编辑、电路仿真、物理验证等全流程的芯片设计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紧密的政策引导、产业生态协同、创新支持等方式,促进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化,共同提升EDA软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IP核领域:依托区内企业的定制IP开发实力,聚焦图形处理器IP、数模混合IP、射频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等细分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关注业内领军企业,加强与其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IP核供应商,提升本地IP核的供需匹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强化区域合作,推动形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IP核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市南区在全国芯片设计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三)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保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EDA工具、仿真和测试、IP核库等公共软硬件设施和研发支持环境,满足企业共性需求。依托本地科研院所,着力招引国内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为集成电路需求单位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资源共享、展示交易、企业孵化培育服务,以及产品质量测评、环境适应性评价、安全可靠性认证等质量技术基础服务与综合服务。发挥区内企业与生态圈伙伴联合共建EDA创新研发联合实验室行业影响力,提升市南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5.拓展产学研多模式合作。深化龙头企业与院校合作,优化集成电路学科、实训基地等建设模式,强化校企联动,鼓励企业提供专业设备共享、共建集成电路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升人才与产业发展的适配性。举办或承办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行业会议活动,促进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汇聚、技术创新和交流推广,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市南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区域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科学技术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强化场景应用牵引,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6.开展供需对接。开展设计项目和整体解决方案评选,聚焦市场化应用攻关,探索技术应用方向,进行技术成熟度评估、场景应用实测等技术验证,增强集成电路技术成果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吸引力。以全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领域的强大应用需求为动力,鼓励芯片设计企业与应用企业合作开展芯片研发设计,联合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运营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存量企业在通信系统、智能终端电子应用等优势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创新应用产品,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7.促进深度融合。加强行业间交流合作,鼓励芯片设计企业与应用企业合作联合建设中试中心、运营中心,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引导存量重点企业制定技术路线图和产品发展规划,形成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打通不同产业之间的应用通道,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各产业链之间产品与项目对接,整合不同平台和企业,有效推动产品创新、应用落地。(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聚焦链式招商思维,融入全市发展战略
8.做好图谱规划。针对上游设计、中游制造、下游封测及销售的支撑企业进行全面摸排,瞄准重点企业精准招商。聚焦引进在研发设计、芯片销售等关键环节展现出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引领作用的核心企业,实行突出重点、精准招商的策略,确保所引进的企业带动效应强、发展潜力高、产出效益大。(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9.做好强链补链。面向高性能集成电路、功率器件、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企业。围绕5G、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物联网与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领域,招引培育耦合度高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10.做好精准对接。加强与国内外集成电路产业界的联系,鼓励和支持企业举办各类高端学术会议、论坛等行业活动,寻找并对接符合区域发展战略的优质企业,精准引进企业,推动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链长制”推进机制。切实发挥“链长制”工作机制作用,完善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跨部门深度对接和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产业动态和技术趋势跟踪研究,统筹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资源和重点工作的配置和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动态更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创新平台以及政策工具包信息,研究制定市南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单位对市南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青岛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税收减免和政策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集成电路企业,拓宽集成电路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上市辅导服务。
(三)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大力引进集成电路领域高精尖人才,深化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支持重点企业发挥牵头作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共引共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行动。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优化要素资源配给机制,积极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加强与高校、国家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高水平集成电路专题会议或论坛等产业对接交流活动,扩大产业影响力、吸引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促进专利成果运用转化,完善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市南区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元宇宙是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物联网、5/6G、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创造和构建的新型虚实相融、映射交互的数字空间,是未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海,对市南区塑强产业发展新赛道、培强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为抢抓元宇宙产业发展新机遇,打造数字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特制定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把握数字经济和元宇宙发展新机遇,以《山东省加快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依据,以推进元宇宙产业建圈强链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需求牵引、创新驱动、生态发展,通过实施夯实基础、加速创新、深挖场景、构建生态四大任务,推动元宇宙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促进元宇宙与实体经济融合,将市南区打造为元宇宙内容生态高地。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6年,全区元宇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数字工具+内容产品”的产业链环节核心竞争优势初步显现,空间载体提质升级和应用示范成效显著。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企业集聚成效突出,产业集群化发展效果显现。数字内容产品供给能力、产业集聚效应位居全省前列。
——梯次结构进一步优化。存量元宇宙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核心数字内容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领先,培育20家元宇宙生态链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特色园区初步建成。到2026年,集约、协同的“2+N”元宇宙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产业承载稳步提升。元宇宙产业创新园集聚效应凸显,集约、协同的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充分融入全省元宇宙产业一体化发展园区联合矩阵,建成集研发设计、先进制造、场景构建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园区。
——应用赋能进一步深入。强化元宇宙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围绕文娱演艺、文体旅游、都市工业、现代商贸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元宇宙特色街区,形成市南区地标性IP。
二、重点任务
(一)加速元宇宙技术创新,布局互联网3.0赛道
1.壮大行业级场景内容制作规模。推动文旅元宇宙、教育元宇宙、医疗元宇宙、工业元宇宙等标志性场景建设。基于市南区丰富的场景资源,吸引国内头部数字内容制作企业落地市南。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拉动市南区产业发展、城市宣传、旅游消费的联动发展。支持企业发挥文旅场景内容制作优势,拓展虚实结合虚拟景区、交互沉浸演艺等虚实交互场景。支持发展工业元宇宙,在钢铁、化工等领域打造元宇宙标杆示范场景。支持运用低代码开发、模块化封装、开放开源等手段建立并运营创作者生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探索实现数字人等数字内容在元宇宙虚拟空间、XR终端等不同平台间复用、二次创作。(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2.强化工具软件研发攻关。支持存量企业依托SPACCOM系列采集设备,提升3D建模、渲染处理能力,并进一步依托3D扫描相机、3D激光扫描仪和AI全景相机等一系列产品,解决不同行业领域对于空间数据的采集需求。聚焦元宇宙开发引擎、SDK领域,对接行业优质企业在市南区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招引色彩、造型及环境效果等虚拟画面渲染工具企业在市南设立研发中心,围绕下游数字内容制作丰富渲染服务。(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3.培育元宇宙智能硬件终端。发展核心元器件,结合元宇宙产业发展需要,支持区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拓展面向虚拟内容的专用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编解码芯片设计业务,链接下游新型显示器件、图像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生产企业,试点将小试中试、小批量生产环节“上楼”。培育终端设备,支持VR\AR\MR\XR终端设备企业在市南落地研发中心或销售总部,引导新招引项目XR研发中心落地,推进VR一体机、AR眼镜、MR头显等交互终端向更轻量、更便携、更沉浸方向迭代升级。(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二)深挖元宇宙应用场景,加速融合赋能
4.工业制造元宇宙。鼓励区内企业开展以XR、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建立涵盖时空引擎+实时渲染+大规模建模、自然交互、区块链、网络通信与算力、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数字孪生等在内的工业制造元宇宙技术体系,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1 工业元宇宙场景 |
元宇宙+先进制造。支持生产协作工具、虚拟映射空间、AR/VR/MR等元宇宙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设备运维、人员培训等工业制造全流程环节应用。鼓励工业元宇宙平台建设,搭建与实体物理工厂1∶1还原的、软硬结合的数字孪生工厂。打造基于工业元宇宙的营销平台和虚拟培训系统,提供沉浸式销售和培训环境。构建直观虚拟数据空间,实现工业生产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实时化管控,推进工业流程的优化和提质提效,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 |
5.数字文化元宇宙。依托市南区文化旅游优势,围绕文娱演艺、文体旅游等领域,支持元宇宙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新业态试点应用和示范标杆建设,鼓励利用元宇宙技术提升景点、博物馆等线下场所服务体验,围绕线下元宇宙体验场景培育一批内容创作企业。(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专栏2 数字文化元宇宙场景 |
元宇宙+文娱演艺。发展虚拟交互文娱业态,支持游戏、视频、出版物等元宇宙内容制作,开发VR/AR游戏、VR电影、VR图书等虚拟产品,推广虚拟偶像、数字员工等数字人在娱乐演绎、节目主持等方面应用,打造光影市集、元宇宙主题公园等沉浸式体验场景。推进虚拟演艺赛事发展,引导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与体育赛事、民俗节庆、舞蹈音乐等结合,打造沉浸式“云现场”。 元宇宙+文体旅游。以中山路历史街区元宇宙应用为示范引领,利用数字导览、三维重建、声学仿真等技术,布局虚拟景区、文物古迹复原、AR旅游纪念品等虚实交互场景,建设成为国内首个“元宇宙”历史街区,在传承好城市根脉的基础上真正成为美轮美奂的“不夜城”“活力城”。鼓励文体景点融入全息显示、增强现实、数字影音等技术,推广3D场景/实物重建、全景4K/8K视频、数字人讲解、XR导览、AR伴游、VR/MR云游等沉浸式旅游服务产品。培育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推出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
6.教育培训元宇宙。推广数字教育场景,支持元宇宙相关技术企业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试点,为学生提供线上个性化学习空间,持续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智能学校”等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建设,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试点。(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7.医疗健康元宇宙。鼓励区内医疗机构借用AR/VR/MR、三维影像等高仿真虚拟环境,推进沉浸式元宇宙技术在医学教育培训、医学康复护理等场景应用,探索医护人员实训、模拟手术预演、全息医学影像等医疗培训场景。(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8.海洋元宇宙。依托市南区优质海洋资源,支持辖区企业打造智慧海洋领域大模型。对海上皇宫进行改造布展,通过虚拟馆与实体馆结合的方式,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打造全国首个“海洋元宇宙”文商旅综合体,激发海洋科学兴趣、营造海洋科普氛围。支持区内企业发挥MR游船等智能和个性化元宇宙空间项目示范效应,拓展更多海洋元宇宙示范场景。(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文化和旅游局、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9.X元宇宙。把握元宇宙群智赋能、跨界融合特征,推进元宇宙与会展活动、商贸消费等优势产业跨业融合,培育优质线上线下融合解决方案,围绕元宇宙重点应用领域,挖掘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依托元宇宙叠加、倍增、放大效应,加速赋能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依托元宇宙低时延、高仿真特性,探索建设元宇宙城市底座,通过与现实世界建立实时映射、交互、融合机制,实现全域信息实时感知、动态监测及治理决策效能预测。(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城市建设局、区商务局、区大数据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专栏3: X元宇宙场景 |
元宇宙+会展活动。围绕汽车电子、时尚消费等领域探索组织沉浸式元宇宙展会活动,谋划元宇宙新车发布会、元宇宙汽车嘉年华、元宇宙汽车竞赛、元宇宙AR光影秀、元宇宙时尚购物节等系列活动,推广虚拟主持人、全息投影演讲、智能同声传译、超仿真虚拟数字赛车、XR+内容联动等技术应用,丰富云体验、云展览、云交易、云推介、云洽谈等云服务。推动元宇宙技术应用于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等协作模式,提供无边界、沉浸式展示服务,推广多人互动、在线社区、语音动作实时交互等创新应用。 元宇宙+商贸消费。推动有条件的商业综合体、大中型商超、社区商业等消费场所进行人、货、场云化改造,推广数字云MALL、云XR娱乐空间、商业大数据等5G特色应用。鼓励大型商场等引入元宇宙技术和元素,搭建虚拟试穿、AR导购、AR互动游戏等数字消费场景,构建商品三维模型、数字人导购、虚拟商场,提升沉浸式购物体验。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探索建设元宇宙汽车乐园、元宇宙海洋城市公园、元宇宙海军体验馆等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场所,打造汽车/船舶模拟驾驶、虚拟休闲海洋运动、数字军事表演等场景。运用AI和数字人等技术产品,探索虚拟品牌代言、虚拟直播带货、虚拟购物、首店/新品虚拟发布活动。 元宇宙+智慧城市。利用GIS、BIM、CIM、3D可视化等技术搭建城市数字孪生底座,增强城市要素、物理环境、交互情景、治理决策模拟能力,推进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全面连接和高度协同,形成城市可视化管理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精准管理,基于数字孪生底座,面向市南区安全监管、疫情防控、交通管制、舆情监控等治理场景提供决策辅助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服务效能。加快数字人客服、实景导航等在政务服务应用,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元宇宙政府服务体系。 |
(三)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构建产业生态
10.做优产业园区。以高品质载体支撑推动高能级产业发展,围绕元宇宙产业创新园提质升级,健全园区运营体系,成立专业运营团队,对园区项目招引、资产管理、物业服务等不同板块分门别类,精准化运营,统筹负责园区招商、签约入驻、物业统筹、企业维护、平台搭建、要素赋能、评选申报等工作。借鉴青岛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园区市区两级合力建设模式,争取将元宇宙产业创新园纳入我市实体经济产业专业园区管理体系,并争取给予建设资金、产业基金、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配套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1.做大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围绕生态圈企业加大招引力度,聚焦硬件终端、系统软件、内容应用等关键环节制作元宇宙产业链招商图谱,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链条龙头企业、重点招商资源及分布区域,靶向支持元宇宙龙头企业来市南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孵化基地等。吸引智能交互设备终端企业以“总部研发+异地制造”的模式落地市南,探索发展元宇宙产业新模式。(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12.做强中小企业。加大元宇宙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引培力度,在内容生产、系统集成等细分领域加快孵育一批元宇宙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结合市南区文旅、文创、文化等产业特征招商引资引智,通过政策引导,向园区集聚元宇宙产业优质资源,尽快形成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元宇宙产业标杆园区。(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
(四)集聚元宇宙产业人才,打造智力资源库
13.加快人才引培。支持重点企业发挥牵头作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共引共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行动,鼓励校企合作开设元宇宙专业课程、共建元宇宙产业学院或实训基地,采用定向式、订单式培养一批元宇宙专业型人才,构建行业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覆盖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紧缺急需人才。依托“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开展元宇宙技术、人才高层次对接活动。提升虚拟现实研究院等现有平台效能,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开放、企业链接、标准指导、人才培养等多元服务。(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围绕元宇宙产业资源引进,贯通“项目梳理、场景梳理、场景发布、招商服务”全流程。发挥专家智库、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加强元宇宙产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为元宇宙市场主体、从业人员提供专题培训、创业辅导、资本对接、政策咨询、市场拓展、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元宇宙产业专项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台账,定期更新项目进度,动态补充重点项目。
(二)加强政策支持。统筹用好各级元宇宙和数字经济支持政策,升级市南区《关于促进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对元宇宙平台建设、技术攻关、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好区内企业政策申报辅导工作,支持元宇宙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等国家标准贯标,形成一批元宇宙特色产品和示范企业。统筹推进元宇宙项目建设与运营,优先向示范企业开放元宇宙应用场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的元宇宙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本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落地应用。重点引进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系统集成能力强、产业链拉动作用大的元宇宙链主企业,根据其产业链集群带动能力和成效,给予重点扶持。
(三)优化监管机制。推进元宇宙行业治理,深入研判元宇宙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数据安全、网络沉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风险,切实防范假借元宇宙概念传销诈骗、操纵市场、泄露数据等违法行为。探索新业态沙盒监管,以元宇宙产业创新园为试点,重点对以元宇宙概念运营的虚拟游戏、网络社交、虚拟交易等市场主体开展动态、靶向监管,建立适宜的容错机制和包容期管理,在提前防范数据安全、交易安全等潜在风险的同时,给予企业充足试错空间。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关于《市南区数字经济产业链群“1+4” 行动方案》的解读
【图文解读】关于《市南区数字经济产业链群“1+4”行动方案》的解读